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,我國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,10月6日出版的科學期刊《自然》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。
烯烴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,生產高級潤滑油、合成橡膠等都要用到烯烴。烯烴往往通過石油冶煉獲得,但我國具有缺油、少氣、富煤的資源特點,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用煤制造烯烴。目前主流工藝是“兩步走”:首先以煤或天然氣制備合成氣(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),然后由合成氣轉化制得甲醇,最終通過甲醇轉化路線生產出烯烴。用費托反應(一種煤間接液化技術)雖然可以簡化生產流程、直接用合成氣煉制烯烴,但會生成大量甲烷,烯烴產量比較低。
那么,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簡化生產過程,又能多產烯烴?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??萍即髮W聯合科研團隊找到了解決方案——他們研發出一種全新的催化劑,不僅能在溫和條件(較低的溫度和較低壓強)下用合成氣直接制備烯烴,而且產量比較高。這項研究的領導者、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員鐘良樞研究員說:“應用這種方法,總烯烴選擇性高達80%。”
鐘良樞介紹,科研團隊接下來將與生產企業在催化劑放大制備、反應器設計及工藝過程開發等方面合作,力爭盡快實現工業示范和產業化,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。
下一篇:熱烈祝賀網站成功改版
所屬類別: 行業新聞
該資訊的關鍵詞為: